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
科研提质培优行动计划(2022-2025 年)实施方案
为贯彻落实教育部、人社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《职业教育提
质培优行动计划(2020-2023 年)》(教职成〔2020〕7 号),以及
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《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
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》(人社部发〔2019〕137 号)、《省人民
政府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
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》(黔府办函〔2019〕19 号)、黔东南州科
技局《关于转发<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、科研院所内部科研管理
制度的通知>的通知》等文件精神,根据《教育部关于印发<本科
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(试行)>的通知》(教发〔2021〕1 号)、
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
(试行)》(教职成厅发〔2021〕1 号)、贵州省高职院校促进高
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“双高”校建设的重要考查指标,
学院为创新科研管理工作,完善科研相关管理制度,多措并举,
努力发挥科学研究对学院工作的重要作用,制定此实施方案。
一、指导思想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
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
论述和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,以及全国教育大会、贵
州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,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,形成科教融合新
-2-模式,打造科研平台,提升学院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,
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。
二、建设目标
(一)把学院建设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研发中
心。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,解决生产一线技术或工艺
实际问题,形成技术技能特色优势。四年内,争取在国家级科研
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有突破,争取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年到账
经费 1000 万元以上,专利转化运用(专利以许可、转让和作价
入股等形式进行转化实施)500 万元以上。
(二)把学院建成科教融合、科研育人示范基地。充分利用
黔东南州科研资源,探索建立一套适应学院教师和学生的科教融
合、科研育人的工作方法和制度,推进师生的成长和技术技能创
新能力的提升。
(三)建设省级科研创新团队 1 个、省级及以上技术研发推
广平台 1 个。(技术研发推广平台包括工程研究中心、协同创新
中心、重点实验室或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、实验实训基地等)。
三、具体任务和举措
(一)聚焦科技成果转化,引领科研新风向
1.培养科研骨干,打造科研创新团队,设置科研创新岗
每年邀请院内外教师做科研业务讲座,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
类领域的学术会议,掌握各领域科学研究前沿问题,夯实教师的
科研功底;组建和遴选院级科研创新团队,并给予一定的科研启
-3-动经费支持;设置科研创新岗,给科研能力强和获得预期经济社
会效益较好的科研项目立项的教师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,鼓励教
职工专门开展创新工作。
2.打造特色科研平台,赋能学院技术技能研究
着重打造院级技术研发推广平台(工程研究中心、协同创新
中心、重点实验室或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、实验实训基地等),
通过科研经费支持和项目立项支持等方式支持学院技术研发推
广平台建设,重点建设学院组培中心和苗侗民族医药类研究中
心,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,培育省级技术创新平台。
3.遴选科研产业导师,深化产教融合
遴选和聘用高级企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担任学院科研产
业导师,凝练企业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所需科研项目,提供解决
生产一线技术或工艺实际问题方法,与学院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和
科技攻关、转化科技创新成果。科研人员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
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,不纳入单位工资总额基数。
4.提供科技情报服务,掌握技术发展趋势
把握科学研究与技术技能创新的前沿问题,既是避免重复劳
动的需要,也是保证科研质量的前提。向相关方购买科技情报数
据库(比如创新管理系统),让学院科研工作者更好地掌握前沿
技术动态,了解技术发展趋势,设计可行的技术路线,做出正确
的科研规划。
(二)聚焦技术技能创新,培育科研育人新模式
-4-以技术技能创新为落脚点,培育两种科研育人新模式。一是
“学校+企业”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。学院与企业合作,让拔尖
学生参与企业的实践工作。二是“理论+应用”品牌学术活动育
人新模式。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,由指导教师自拟课题,开展应
用研究和开发研究,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
实践。
(三)深化产学研融合,建立科研管理新制度
1.设立创新基金,制定创新基金管理办法
科研经费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保证。学院拟设立博士科研
启动基金、科研成果后期资助项目、大学生创新基金,并根据企
业科研项目需求,发布院级招标课题,促进科研成果转化。
2.改革完善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,提升服务质量
依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,及时完善《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
院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》,为学院师生做好科技服务工作。
3.设立科研财务助理。在学院科技处设立一个科研财务助理
岗位,为科研人员在预算编制、经费报销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。
实施办法:每年给科技处配备一名财务专业实习生或见习生,经
过培训后专门负责科研财务工作,服务于各项目的科研预算编制
与经费报销。
4.提高间接经费比例,优化及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流程,
节省科研人员的时间,提升科研管理效率,让科研人员可以将更
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。
-5-5.修订各类科研管理制度,优化科研环境
修订《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》
《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及收益分配管理办法》
《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间接经费管理办法》《黔东
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奖励实施办法》等科研管理制度。
四、实施进度
(一)制定方案,明确工作举措(2022 年 6 月)
制定“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提质培优行动计划”具
体实施方案,确保方案具有可操作性,相关具体实施方案 6 月
30 日前报学院学术委员会。
(二)建立体系,重点突破阶段(2022 年 6 月至 2022 年 12
月)
落实各类科研管理制度,建立联络机制,推动科研管理创新
岗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、后期资助项目、院级招标课题、院级科
研创新团队建设等工作的落实,重点解决学院科研工作融入地方
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。
(三)全面推进,总体提升阶段(2023 年 1 月至 2025 年 6
在 2022 年提质培优工作的基础上,推进学院专业技术人员
服务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,解决生产一线技术或工艺实际问
题,更好地融入贵州省创新体系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
支持。
-6-(四)巩固成果,建立长效机制阶段(2025 年 7 月至 2025
年 12 月)
分类总结科研成果,凝炼科研管理经验及做法,形成一套新
的科研管理服务体系。
五、保障措施
(一)健全机构,加强组织保障
成立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领导小组,
领导小组由分管科技工作的院领导和科技处相关人员组成。制定
相关实施方案与措施,推进工作落实。
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处。
(二)完善制度,规范项目管理
学院将科研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作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
计划进行组织实施,及时修改完善科研制度,规范项目管理,保
证计划的顺利开展以及目标的圆满完成。
(三)政策支持,资金保障到位
学院按照通过多元化途径,加大办学经费和建设资金的投
入,加强建设资金管理,保证资金的使用合理、投向准确,按计
划实施进程足额拨付到位,使项目科研资金发挥最大效益。
(四)目标管理,实施绩效评价
实施绩效目标管理,按年度采集执行绩效,对科研创新团队、
各类科普示范基地和技术研发推广平台等进行绩效考核与评价,
有序推进计划的实施。